誰馭長龍通蜀道 巍巍秦嶺監理人---我公司參建的西成高鐵開通運營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在川陜兩地人民的殷切期盼下終于開通了,當大眾目光聚焦在動車始發的時候,作為工程的參建者之一--西安鐵一院監理人,我們同樣為之喜悅和自豪:昨天我們還在管段內巡檢;今天動車已經在大橋上、隧道內飛馳而過;明天我們依然會挑燈夜戰繼續為每趟列車保駕護航。這正是我們監理工作和使命的真實寫照。
監理部人員為西成順利開通做最后檢查
監理部人員在開通前夜對線路進行安全檢查
在近乎垂直的坡面上對隧道洞頂防護進行安全檢查
我公司承擔了西成高鐵西安灃東新城、長安區和鄠邑區到秦嶺北麓區段的全過程監理工作,管段內有多項重點管控工程,例如全長20.928公里的灃河特大橋,多次上跨高速、國道、省道、縣村道路和河道,施工過程周期長、協調難度大;清涼山隧道是西成高鐵進入秦嶺的第一條隧道,隧道上方地表徑流發達,途徑山體地質復雜,施工風險大;大秦嶺隧道是我國首條穿越秦嶺主脈的高鐵隧道,也是海拔最高的隧道,該隧道最高埋深1185米,在一千多米的地下進行隧道開挖,安全施工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面對這些重難點挑戰,監理部始終堅持超前謀劃,熟練運用信息化管理的先進手段,"事前、事中、事后"嚴格監控,保證每道工序符合規范要求。在長達半年的聯調聯試及各類功能檢測結束后,西成高鐵終于達到運營要求。
列車安全通過大橋
列車穿行在秦嶺山脈
自項目中標以來,公司高度重視這個"家門口"的形象工程,給予監理部大力支持和配合。項目進場后,監理部針對線路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業主單位的工作指示及管理要求,對管理體系進行了細化與完善,出臺了既有公司管理特色又融合了西成高鐵建設理念的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通過前期努力,工作成績斐然,例如為確保標準和規范施工,業主單位開展了全線首件驗收制度,我監理管段內順利完成了全線第一個拌合站、CFG首樁、第一跨連續梁、標準化鋼結構加工廠、路基,道岔等多項首件驗收工作,工程首件的選定與驗收合格既是對工程質量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參建者能力的肯定。
與此同時,西成高鐵在全國首推鐵路信息化管理,以全程數字化管理,推行過程控制,從原材料進場、到試驗、檢測、生產、再到報告,每個流程都實現數字化、自動化,這樣的全程"實錄制"也讓施工全過程處于陽光下,為工程質量的動態分析和控制提供一個真實快捷的管理手段。2013年夏,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全國的高鐵建設公司及相關業內單位,對我監理管段內的信息化進行觀摩調研。信息化的普及推廣,是中國高鐵建設的一次創新,對推動高鐵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西成高鐵陜西段開工儀式
中國鐵路總公司時任副總經理盧春房視察監理站管段內鋼結構加工廠
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管中心領導帶隊對監理站信息化試驗室進行檢查調研
中鐵一院時任副院長董勇(右中)在監理部檢查工作
高鐵建設野外施工居多,西成的建設亦是如此,監理管段內一半的工程處于秦嶺北麓,山大谷深,工程建設環境極差。2013年5月26日,一場山洪就給剛進場還立足未穩的建設者一個"下馬威":駐場監理人員還在黎明的睡夢中時,忽然聽見洪水裹挾著山石轟隆隆的巨響,沿著河道順流而下,氣勢駭人。但此刻已經顧不上"欣賞"這突來壯景,監理人員和施工單位工區經理立即組織人員撤至高地,并組織對重要的物資、設備進行搶救。待所有人員撤到安全區域的時候,才發現進出山谷的唯一道路已經多處沖毀,人員物資運輸阻斷,山洪又沖斷了水管、沖倒了電桿,此時已無水、無電、無信號。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大家伙齊心協力,努力自救,終于在第四天的早上等到了外來的救援物資。五年多的建設過程中,監理部人員就是這樣不畏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為實現建設目標無怨無悔。
被山洪沖毀的鋼結構加工廠
梁端張拉監理旁站如極限挑戰
堅守在西成高鐵的最美監理人(開通當日留影)
五年前,公司來自五湖四海的同事相聚在一起,為西成的建設揮灑著汗水與青春,此刻,這些人中的多數正在祖國大地甚至境外參與新的項目建設。翻翻五年來的影像資料想找幾張合適的項目部全家福,發現寥寥無幾,相聚容易離別難,值得銘記的是那些攜手并肩、共同奮斗的歲月!在此祝愿參加過西成高鐵建設的每一位兄弟姐妹在西安鐵一院咨詢監理公司的大家庭里平安順利,最后以詩為紀:
高崖峻谷步叢深,千紙藍圖化作真。
誰馭長龍通蜀道?巍巍秦嶺監理人!
(西安鐵一院咨詢監理公司西成客專監理部楊征購供稿)